济南新闻时报

手机版 - 繁体中文 - 今天是

鼓韵薪传:商河鼓子秧歌传播困境调研

发布时间:2025-02-20 来源:网络编辑:济南时报网阅读:8,996次 当前位置:首页 > 快讯 > 正文

商河鼓子秧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,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。然而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,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正面临传播的诸多挑战。鼓韵薪传调研团队聚焦商河鼓子秧歌的传播现状,通过深入调研剖析其传播困境,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
7eae7ac7-eecf-4f6a-bf59-0ce695b0b450团队组建

2024年9月初,由指导老师孙晴、唐月民、许冬带队,鼓韵薪传团队正式组建。为了全面了解商河鼓子秧歌,团队在9月底启动了预调研,线下发放100份问卷,初步探讨了影响传播的因素。

7a765c37afdfb7bcb924ff5cbcc8e825线下发放问卷

2024年10月初,团队进入正式调研阶段。团队在线上发放了800份问卷,并在10月底完成了数据收集,回收有效问卷733份。随后,团队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。在2024年11月至12月期间,团队实地走访了传承人、村委、县文化馆及县文联等单位,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和交流。

32e592f2-908a-4cd8-bd39-c9dc9f04a32f访谈传承人、走访县文化馆等单位

团队在调研期间将成果将发表于《向导》杂志,团队将会进一步推动商河鼓子秧歌的传播。

253ff446f1007b9e8a325c1744fb1857

团队的调研主要基于SOR(Stimulus-Organism-Response)模型,通过此模型系统分析了商河鼓子秧歌传播困境的成因。研究发现,商河鼓子秧歌在传播过程中存在感官刺激不足、互动性差、传播技术落后等问题,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其传播效果,导致受众参与感和沉浸感较低。对此,团队提出以下建议,并被商河县有关单位采纳:一是鼓子秧歌的传播要以感官刺激为重心;二是提升可互动性:三是利用先进技术,提升受众沉浸感:四是构建年轻化传播体系,培养年轻人才。展望未来,我们期望商河鼓子秧歌能够在传播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结语:

商河鼓子秧歌的传播与发展不仅关乎文化的传承,更是对地方文化自信的体现。通过本次研究,我们期待能够为商河鼓子秧歌的传播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实践的参考,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。(姚京林 刘亚雪 张宇先)

温馨提示:本网站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,如果侵犯,请及时通知我们,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,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。如果您对本文《鼓韵薪传:商河鼓子秧歌传播困境调研》感兴趣,欢迎转载,转载时请保留链接,谢谢!
相关文章:

新闻排行

新闻精选